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菲律宾晕了,中资逐步撤资三大项目,美日拒绝接手

2025-08-22

“为什么一场远在南海的对峙,会让新怡诗夏省的农民一年收成打了水漂?”去年我去菲律宾时,邻村的表哥苦笑着说,“粮仓本来要扩建,谁料事情全搁置了。”他的遭遇,成了现实中许多普通人的缩影。原本以为国家同美日走近,会带来更稳的安全、更好的未来,现在看来,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赌局,把大家都押在了悬崖边。

近两年,菲律宾头顶南海风暴,脚下遍地烂尾工程。先是和美日的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马科斯政府给了美军更多部署权力,不仅让中资原本支持的粮仓项目直接停摆,连农民的收入都变得不稳定。全村几十户人家等着粮仓扩建、盼望着通电和机械更新,结果美军临时进驻,土地被征用,就地的产业升级计划全部泡汤。村里的老人坐在树下叹气,“去年说能多赚些钱,都吹了。”

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美日并没有真正伸出援手。被菲律宾政府寄予厚望的基建项目,美日只是开出了极为苛刻的融资条件——高利息、严苛审批,甚至还要菲律宾签下违反主权的条款。实际投入连一成都不到,别说民都洛岛风电、苏比克铁路,就是乡村最基础的通路项目也变成了烂尾名单上的一员。九大工程搁置,政府信用像纸片一样碎,又没有新外资接盘。最近我查到的数据,过去一年里菲律宾吸引外资总量同比直接砍了一半,这种后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钱的问题,直接砸在了每家每户身上。

这一切的开始,是政客在国际博弈里的短视。马科斯政府对美日的期待近乎盲目,仿佛只要贴上“亲美亲日”的标签,就能瞬间改变全局。可现实却告诉我们,主动撤销中资参与的克拉克自贸区项目、铁路、风电等,外资一撤,连带着周边产业升级也停滞。工人、农民、运输者,谁不是指望着项目拉动的就业和增收?结果一撤,就业机会消失,一部分橡胶厂甚至被越南和泰国企业直接收购。熟悉的家庭、邻居,短短半年就有七千多人失去工作。以前和大家聊天,都是“再过几年这边能建大厂、孩子能去上班”,而现在,只剩下“下个月农田还种不种”的无奈。

说到东盟,你看最近两年越南和泰国简直成了“赢家”。中资资金和技术本来是菲律宾的底牌,如今却都被邻国抢走了。越南光是2022年就敲定了57亿美元的基建外资,北部港口、南部橡胶加工厂迅速扩张,本来属于菲律宾的产业转移,全成了他们的就业和税收。菲律宾一边失业人口暴涨、一边地方产业空心化,反观越南、泰国则凭借稳政策和基础建设迅速提高竞争力。去年年终,邻省的一个年轻人微信留言:“之前在家附近橡胶厂干,两个月工厂转卖给泰国公司,我也被裁掉了。”这不只是个别人的经历,而是东盟产业流转的总趋势。

此时此刻,大家最关心的却是日常生活的切肤之痛。粮仓项目搁置,土豆涨价,电力供应短缺,村里的孩子上学路都难走。一切看不到底的变动,都实打实落在了工人、农民头上。当地农业合作社调研称,2023年小麦和玉米平均收购价跌了百分之二十,主要原因就是原定升级的仓储系统被叫停,运输效率、保存质量全都倒退。不止如此,南海紧张还让沿海渔业资源管控升级,渔民打不上鱼,夜里码头格外冷清。“以前一天能打上来好几筐,现在一周只有一半。”渔民老李每说一次,就像在提醒大家:国家层面的决策,最终都落到最底层。

再往深里说,菲律宾人其实有一段基建腾飞的历史。2008年阿罗约政府时期,南北铁路重启,大家都亲眼见证了沿线小镇翻新的盛景。和村民聊天,他们说那几年店铺、商圈冒出来,外来打工者大增,家家户户都觉得有奔头。后来虽因腐败调查而停滞,但基础设施带动就业与经济的逻辑始终没变。对比今天,政客把眼光放在外部大国的选择,却忽视了中国曾经带来的实际变化。这种摇摆,让基础设施成了各种利益斗争的牺牲品。专家分析过:“工程项目反复停滞,会给国家信用带来长期伤害,修复成本高得吓人。”

而现在的“押宝美日”,把本就不牢靠的未来又推去了更远。每当新一轮军演开始,农田被征用、工厂停工、周围的青年出去打零工,更多家庭失去了稳定的生活。外资犹豫不决,原有的合作方全部抽身退场,菲律宾除了政客热衷外交牌局之外,剩下的都是基层的迷茫。“他们在赌国家的未来,我们只能赌每天的温饱。”一个运输司机这样告诉我。他们并不关心政坛的风风雨雨,只想有班可上、有饭可吃。

更让人心痛的是,不少外资直接流向了越南和泰国的项目。有数据显示,菲律宾短短一年流失的就业岗位超过七千,而同期越南、泰国就业与基建总量持续上升。多个东盟投资报告甚至直言,菲律宾的信用评级正在下滑,这会在更长远的时间里影响投资者的观望态度。“想修复声誉,至少要五年。”业内知名学者坦言,菲律宾目前还没看到有力的逆转迹象。

如果仔细回看这些年,无论是基建滞后、失业剧增还是粮食危机,几乎都是决策层的摇摆造成的伤害。民生照顾和国家长远发展,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偏偏在权力斗争和国际博弈里,考虑最多的并非这些。谁会去管新怡诗夏省几十位农民的下一季收成?谁会为那些失业、搬迁的工人谋一个稳定出路?更多时候,大人物说“我们向美日靠拢”,底层却只能苦撑。在采访中,有工人忧虑地告诉我:“现在连泰国工厂都不收我们,咱们该怎么办?”

我始终认为,菲律宾如今只是东盟产业转移里的一个看客,失去了主动权,只能眼巴巴望着邻国风生水起。政客转身、外部力量角力都能成新闻,百姓的苦都被掩在不好看的统计数字里。基础设施拉动就业、稳定民生本该是铁律,却如今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谈判筹码。如果菲律宾想要真正走出困局,必须以百姓福祉和国民利益为核心,而不是一味押宝外部承诺。生活的好坏,最终是普通人在承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