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养老金等级划分表发布!1至6级生活无忧,自查属于哪一级?
2025-08-12
周三上午,62岁的刘师傅站在社区的公告栏前,看着新贴出的退休金调整通知,眉头紧锁。他说:“我每个月有3700元的退休金,在这个表格上连第8级都排不上。”他叹了口气,轻声问旁边正在看公告的李大爷:“你是哪一级?”李大爷笑着回答:“我是从企业高管退休的,拿的是第6级,每个月有11000多元。”刘师傅听了后,神情复杂地离开了公告栏。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分级参考表》(简称“退休金10级表”),首次明确划分了全国退休人员的收入层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份表格准确地反映了中国退休人员的真实收入情况,也直接关系到每位退休人员和未来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
这份退休金10级表是根据每月领取金额从高到低分成的10个等级。数据显示,1级的养老金每月超过3万元,2级在2万到3万元之间,3级是1.5万到2万元,4级是1.2万到1.5万元,5级是1万到1.2万元,6级是8000到1万元,7级是5000到8000元,8级是3000到5000元,9级是2000到3000元,10级是2000元以下。人社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说:“1级到6级的退休人员生活基本无忧,7级及以下的人员生活压力较大。”这个表格首次清楚地划分了退休人员的收入层次。
截至2025年3月,全国有3.57亿人退休了,每个月平均能领到3984元养老金。这些退休人员按照养老金水平分成了10个等级。其中,1级的退休人员很少,只占0.3%,主要是国家领导、特殊专家和一些央企的高管。2级的也只占0.9%,大多是副部级以上的退休干部、院士和一些特殊岗位的专家。3级和4级的退休人员加起来占3.7%,包括厅级干部、大学教授和部分企业高管。5级和6级的退休人员占12.8%,主要是处级干部、医生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根据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数据,全国大约17.7%的退休人员属于1到6级,生活比较宽裕。剩下的82.3%的退休人员属于7到10级,生活压力相对较大。
退休金差距大,反映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双轨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享受退休金,而企业员工则参加养老保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胡民教授指出:“尽管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有所提高,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仍然比企业员工高得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平均退休金是每月7892元,而企业员工只有3438元,差距超过两倍多。”这种差异导致很多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级别较低,集中在7到10级。
各地养老金的差距也十分显著。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这五个省份的退休人员平均每个月能拿到超过5000元的养老金,而西藏自治区由于特殊的政策,平均养老金达到了8635元。相比之下,贵州、云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的退休人员平均每个月的养老金不到3000元。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主任郑秉文指出:“这种养老金的地区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通常更高,因此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也会更高。”
年纪也是影响退休金多少的关键因素。据人社部的数据,新近退休的60到65岁老人每月平均能领到4562元的养老金,而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平均只有2875元。这种差距主要是因为不同年代工资水平和养老金计算方法的不同。北京大学的李强教授说:“早些年退休的老人工作时工资不高,再加上退休金调整跟不上,这就造成了新人多、老人少的差距。”
不同行业对退休金水平有很大影响。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指出,像金融、电力和石油这样的垄断行业,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每月超过8000元,大多数属于中高水平;而像纺织、餐饮和零售这些竞争激烈的行业,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每月不到3500元,多数属于较低水平。报告还提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退休金差距特别明显,大型国企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是同地区民企退休人员的2.7倍。
缴费时间长短是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关键因素。根据人社部的规定,要想领取基本养老金,参保人至少要连续缴纳15年的费用。缴费时间越长,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加。具体来说,缴费超过35年的退休人员,平均每个月可以领取6732元;缴费20到25年的,平均养老金为3851元;而只缴纳了15年的,每个月只能领取2234元。此外,退休前五年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会影响最终的养老金数额,通常收入较高的群体,退休金也会相对更高。
养老金替代率是用来衡量退休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来说,就是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世界银行建议,这个比例应该达到70%以上,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5年中国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是45.3%,比世界银行的建议低了一些。具体来看,1到3级的退休人员这个比例普遍超过80%,4到6级的在60%到5%之间,7到8级的大概是40%到5%,而9到10级的只有25%到5%。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发现,养老金替代率低于40%的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
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5年3月,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8亿,占总人口的19.8%。国家精算师委员会预测,如果政策保持不变,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可能在2032年左右出现收入不足以支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金储备监测中心主任王军表示:“提高退休年龄是未来的趋势,延迟退休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的压力。”新的延迟退休政策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可能会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每年延迟几个月,直到男性达到65岁,女性达到62岁。
个人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对将来能领到的养老金有很大影响。现在,企业给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是16%,个人缴纳的比例是8%。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有60%的参保人选择按最低基数缴费,这样他们退休后只能拿到较低的养老金。南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李珍主任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按实际工资缴费,以免将来养老金水平太低。
养老金改革正在逐步实施。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到2025年3月,全国已经有27个省份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实现了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杨立雄院长说:“真正的并轨不仅仅是制度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待遇水平上的逐渐相同。”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增长速度已经降到5.5%,比企业退休人员的7.3%要低一些,但这个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成为提高退休金水平的重要补充。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到2025年一季度,全国已有2875万人参与了个人养老金计划,积累的资金超过了6500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还有税收优惠,每年最多可以享受1.2万元的税前扣除。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登新建议,大家在工作期间每月可以拿出收入的5%到10%来积累个人养老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退休人员生活状况调查》,不同养老金级别的退休人员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1到3级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平均开销超过15000元,65%的人拥有自己的汽车,78%的人每年都有出国旅游的计划。而4到6级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开销在6000到10000元之间,他们的旅游和健康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大。7到8级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开销在3000到5000元,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费用。9到10级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开销不到3000元,其中56%的人表示退休后还需要子女的经济帮助。
医疗费用是影响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重要因素。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年的医疗花费为8735元,这笔费用占退休金的比例从最低的3%到最高的35%不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5%的高收入等级退休人员因为担心医疗费用问题,选择推迟或放弃必要的医疗服务。北京协和医院的老年医学科主任刘学军医生建议,应该加强对低收入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
保护老年人免受诈骗的措施已经刻不容缓。据公安部统计,2024年全国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数量超过了35万起,涉案金额高达263亿元。特别是那些领取较低退休金的老年人,由于希望改善经济状况,更容易成为诈骗的目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犯罪学教授李玫瑾指出:“领取低级别养老金的人更容易被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骗局所吸引,因此急需加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养老服务市场正根据退休人员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25年3月,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5.2万个,提供床位823.6万张。高端养老院的月费用一般超过15000元,主要服务1至4级退休人员;中端养老院的月费用在5000到10000元之间,面向5至7级退休人员;而普惠型养老院的月费用则在2000到4000元,主要服务于8级以下的退休人员。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长曾琦认为,应加快普及普惠型养老设施,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退休人员的需求。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未来的养老金级别分布。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5亿,占总人口的近25%。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抚养比在上升。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警告说:“如果不加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未来退休人员中7-10级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退休保障水平可能会面临下滑的风险。”
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对未来的支付能力至关重要。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为5.3%,而同期美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率达到了8.7%。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晓晶表示:“要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增加养老金的支付能力,建议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以分散投资风险。”
农村老人的养老钱比城里人少很多。人社部说,2025年农村和城市居民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208元,这比城里职工的养老金要低得多。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也发现,96%的农村老人每个月只能领到很少的钱,收入不到2000元。安徽农业大学的赵伟教授建议,政府应该多给农村养老保险补贴,让农村老人的生活能更好一点。
各地正在尝试各种方法来提高低收入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在上海,政府推出了“养老金补差计划”,为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退休人员提供200到800元不等的补贴。重庆则发放了“银发助老卡”,让7级以下的退休人员能够享受公共交通、医疗服务和文化设施的优惠。浙江则创新性地建立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鼓励低收入老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获得积分,将来可以用这些积分兑换护理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的司马义司长表示:“各地的创新实践为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提高养老金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专家建议,首先可以延长缴费时间,每多缴5年,退休后的养老金就能多拿5%左右;其次,可以按照实际工资而不是最低标准来缴费;再者,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目前全国已经有10.3万家企业设立了企业年金,惠及2875万职工;此外,还可以投资个人养老金,选择多种投资方式,确保既安全又有收益;最后,做好退休前的财务规划,提前10年做准备,合理安排资产。
关于未来养老金的调整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做出了新的规划。他们打算每1到2年就根据经济和物价的变化来调整一次养老金的等级标准。此外,还会逐步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的养老金分级制度,让各地的养老金水平慢慢变得一致。预计到2030年,全国的平均养老金水平将达到每月6000元,届时养老金的分级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要想让老年人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世界银行的养老金专家罗伯特·霍尔兹曼建议,中国应该加快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个支柱是基本的养老保险;第二个支柱是企业的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个支柱是个人的养老金。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会长郑功成说:“只有这三个支柱一起发展,才能让更多的退休人员达到较好的养老金水平,实现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技术革新正在重塑养老行业。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预计到2024年,我国智慧养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80亿元,相比前一年增长23.5%。智能手环、在线医疗咨询和健康管理软件等高科技产品,使得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老年人也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会的会长刘维林指出:“数字技术是提供广泛适用养老服务的关键手段,能显著提高各类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
刘师傅回到社区公告栏前,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情况。他说自己是一名退休工人,工作了38年,现在每个月能领到3700元的养老金,属于8级。在了解了养老金的10级标准后,刘师傅意识到提前规划的重要性:“我儿子今年30岁,我告诉他一定要重视养老保险的缴费,多缴多得,将来希望他的养老金能到6级以上,这样以后生活会更安心。”刘师傅的担忧和期盼,也是很多退休人员和未来退休者的共同想法。
“退休金分级表”的发布,既反映了当前的实际情况,也给未来敲响了警钟。养老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我们晚年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必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不同人群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从个人角度来看,应该提前做好规划,通过多缴多得、延长缴费年限、参与多种养老保险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养老金等级。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你现在参加的是哪一种养老保障?根据“退休金分级表”,你觉得自己退休后会落在哪个档次?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顾虑和打算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看法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