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AVI-SAT-1034-4000射频导纳物位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
2025-07-27
一、基础原理:电容式物位测量的延伸
电容式物位计的局限性
传统电容式物位计通过测量探头与容器壁(或参考电)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物位。当介质覆盖探头时,电容值会随介质介电常数(ε)和覆盖面积变化。但该方法存在两大缺陷:
导电介质干扰:若介质导电(如水、酸液),电流会通过介质直接导通探头与容器壁,导致电容值趋近于零,测量失效。
粘附性介质误报:介质粘附在探头上时,会形成虚假电容层,即使实际物位未变化,也会触发错误信号。
射频导纳的改进
射频导纳物位计通过引入高频交流信号(通常1-10MHz)和四端测量技术,将测量对象从单纯的电容扩展为复数导纳(Y=G+jB),其中:
G(电导):反映介质导电性,与介质电导率(σ)相关。
B(电纳):反映介质介电性,与介质介电常数(ε)相关。
通过同时分析G和B的变化,可区分真实物位变化与导电/粘附干扰。
二、测量过程:动态导纳分析
信号激励与接收
探头结构:通常采用单探头(同轴式)或双探头(对地式)设计。单探头由电和外部屏蔽层组成,双探头则包含独立测量电和参考电。
高频信号:向探头施加高频交流电压(如5MHz),形变电场。当介质覆盖探头时,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导致探头与容器壁之间的导纳改变。
导纳分解与干扰
导纳测量:通过矢量分析技术,将总导纳分解为电导分量(G)和电纳分量(B)。
导电介质处理:若介质导电,G分量会显著增加,而B分量变化较小。算法通过设定G/B阈值,识别并排除导电干扰。
粘附介质处理:粘附层形成的虚假导纳变化缓慢且幅度小,系统通过动态滤波(如时间常数调整)区分真实物位突变与粘附干扰。
RD-HK 四线制超声波液位计
RD3000-X 防爆型超声波物位计
RD-UTG-21BE 通用型超声波物位计
RD-Z-CJX 分体式超声波物位计
RD-X 一体式超声波液位计
RD7000X 超声波液位计
AXCJ-3000 智能超声波物位计
LU-AAHE1A2ABMA6 超声波物位仪表
7ML5201-0EB0 超声波料位计
GHCS-08m 防爆型超声波物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