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介绍
俄乌战场梦寐以求!中国OW5激光炮无声灭敌,单发成本仅需6元电费
2025-07-28
俄乌战场上的士兵正被无人机追得焦头烂额,而中国一款名为OW5的激光防空系统,却在中东沙漠里默默击落了13架自杀式无人机——全程无声无光,单次成本仅需几度电费。 这场景,你敢信?
沙特陆军基地的监控画面显示:一架胡塞武装的自杀式无人机正以200公里时速俯冲,距离目标仅剩3公里时,空中突然闪过一道微弱的红光。 0.5秒后,无人机凌空爆炸,残骸坠入沙丘扬起尘土——整个过程寂静得如同什么都没发生。
操纵台上,沙特士兵的咖啡还在冒热气。 击落这架无人机的不是导弹,而是中国“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系统。 它像一柄隐形的光剑,以30千瓦的高能光束烧穿了无人机的电路舱,耗时不到5秒,电费成本约1美元(约6元人民币)。
这一幕发生在2022年3月,全球首次激光武器实战纪录就此诞生。 两年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埃及防务展上推出了更强大的OW5-A50激光系统。 50千瓦功率的激光束能在4公里外烧熔5毫米钢板,而它搭载的8×8重型卡车自带发电系统,无需外部供电,沙漠里也能独立作战。
俄乌士兵若看到这套系统,恐怕会当场破防。
在顿涅茨克的战壕里,乌克兰士兵用FPV无人机突袭俄军坦克的视频屡屡刷屏。 这些改装自民用零件的无人机,成本仅500美元,却能摧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装甲车。 传统防空导弹拦截它们? 一枚“毒刺”导弹价值17万美元,比无人机贵340倍。
更讽刺的是,俄军为拦截无人机搬出了冷战时期的ZSU-23-4高射炮。 每分钟2000发的炮弹泼洒出漫天火光,命中率却不足20%,还暴露了阵地位置。 相比之下,OW5-A50的激光发射时连声音都没有,敌方甚至无法溯源。
中国激光武器的杀手锏,藏在三节卡车车厢里。
OW5-A50的车头是电池舱,中部架设激光发射器,尾部玻璃房内坐着两名操作员。 四通道光电系统(白光/微光/红外/激光)搭配相控阵雷达,能在10秒内完成“探测-锁定-摧毁”全流程。 它的激光束聚焦精度极高,专烧无人机的电机、电池或导航模块,避免弹药殉爆伤及平民。
而针对山地部队的需求,中国还开发了“丐版”激光炮——10千瓦级OW5-A10。 它装在东风猛士越野车上,1.5公里内照射5秒即可瘫痪无人机,全重不到5吨,能空投到高原前线。 日本同类产品需8×8卡车搭载,而中国工程师把它塞进了“山猫”全地形车。
中东土豪们已用真金白银投票。
沙特在“寂静狩猎者”初战告捷后,火速加购100套系统;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在防务展上围着OW5-A50询价。 北方工业的推销话术直击痛点:“阁下买无人机花了10亿? 再加1亿就能让它们全部失效”。
这种“攻防一体”的生意经,让中国军贸独树一帜。 沙特陆军基地里,中国制造的“翼龙”无人机在头顶巡逻,而地面OW5激光炮正瞄准天际线——自家无人机不怕误伤,因为系统数据库早已录入敌我识别码。
更让传统军火商冒冷汗的是成本账。
美军的“复仇者”防空系统发射一枚导弹花费30万美元,而激光炮拦截无人机单次成本仅1-6美元。 按沙特拦截13架无人机的战果算,用导弹需消耗390万美元,用激光炮只用了78美元电费。
这笔账在俄乌战场堪称无解。 乌克兰每天损失近千架无人机,却仍能以每月5万架的速度补充。 俄罗斯用“铠甲-S1”防空导弹拦截,每发成本够买50架无人机。 若换成OW5-A50?一箱柴油能支持全天作战。
当爱国者导弹在红海上空追逐胡塞无人机是,沙特军官更爱用激光武器“点名”。
2024年吉达港防空战,“天盾”激光系统连打21架无人机,弹无虚发。 现场视频里,操作员甚至有空闲聊:“像在游戏厅玩射击游戏,按个按钮就结束”。
没有爆炸轰鸣,没有弹壳飞溅,只有灼热的金属碎片坠向沙海。 这种“外科手术式”的剿杀,正在改写战争规则——而中国激光炮的枪膛里,装填的不再是火药,是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