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介绍
有老人,下载假App开共享,余额全没了!
2025-07-27
近期,一条关于账户余额被骗光的紧急提醒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这无疑给广大民众敲响了警钟。
警方和相关金融机构反复强调,一些打着“中银会议”、“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旗号的手机应用程序,本质上是诈骗分子用来窃取个人信息和资金的恶意软件。
这类骗局的危害性极高,已有多位受害者因此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其中不乏老年群体。
深入了解这类诈骗的详细过程和辨别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这种新型诈骗通常以“客服”的名义开始。
骗子会冒充银行、知名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或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受害者。
他们往往会声称受害者开通了某种“会员服务”、“保险业务”或“付费功能”,并告知如果不及时取消,将会每月自动扣费,甚至影响个人征信。
这种说辞常常让受害者感到意外和恐慌。
许多人明明没有办理过这些业务,却被告知将面临经济损失或信用受损的风险,自然会急于寻求解决办法。
比如,一位65岁的徐女士就曾接到自称某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她购买了一份保险,每月需自动扣费800元。
徐女士听后立刻要求取消,这正是骗子设下陷阱的第一步。
当受害者表达出取消业务的意愿后,骗子会表现得非常“热心”和“专业”。
他们会声称为了帮助受害者取消业务,需要将电话转接给“高级客服”或“专业技术人员”。
紧接着,所谓的“高级客服”就会介入,他们的语气往往更加权威和具有迷惑性。
由于这类业务的“取消”过程被描述得比较复杂,骗子会以“操作不熟练”、“系统原因”等借口,诱导受害者下载一个特定的手机应用程序,并声称这是办理取消业务的“官方专用软件”。
这些应用程序的名字往往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例如“中银会议”、“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它们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中银”、“银联”、“抖音”这些官方或知名品牌的信任,让人误以为是正规的会议软件或官方服务应用。
一旦受害者按照指示下载并安装了这些假冒的“会议App”,骗局就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阶段。
骗子会要求受害者通过这个App与他们进行“通话”或“视频会议”,并在这个过程中,以“指导操作”、“协助取消”为由,诱骗受害者开启App的“屏幕共享”功能。
屏幕共享,顾名思义,就是将受害者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实时同步给骗子。
这其中包括受害者打开的任何应用程序、输入的文字信息,甚至是银行卡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高度敏感的个人金融信息。
在某些更高级的诈骗案例中,这些恶意App甚至具备“远程控制”功能,这意味着骗子可以直接操控受害者的手机,进行点击、输入等操作,如同他们本人就在操作受害者的手机一样。
以徐女士的案例为例,她被指引下载了“中银会议”App,并在这个App中与骗子通话。
随后,骗子又“引导”她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在骗子的“手把手”指导下,徐女士登录了手机银行,一次又一次地输入了密码,并进行了人脸识别。
整个过程中,徐女士以为自己正在按照“客服”的指示取消业务,殊不知,她手机银行里的所有操作、输入的每一串数字,都通过屏幕共享功能,一览无余地呈现在骗子面前。
直到她银行卡内的余额被全部转走,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这种方式,让骗子在完全掌握受害者手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了资金的盗取,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
他们利用了受害者对新技术的陌生、对“官方”名称的盲目信任,以及在紧张情绪下难以保持清醒判断的弱点。
反诈民警指出,这类骗局的特点在于其“会议”和“官方”名称的伪装性。
这些恶意App并非中国银联、中国银行或抖音等官方机构的产品,但其名称极具误导性,让公众难以辨别真伪。
中国银联也已发布严正声明,明确指出市面上出现的“银联会议App”并非其官方产品,并提醒公众警惕其带来的窃取敏感信息和资金被盗的风险。
这类骗局利用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线上会议软件的流行,以及人们对手机操作便利性的依赖,将诈骗手段与科技工具深度结合,使得防范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了有效防范此类诈骗,广大民众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有几个核心要点需要牢记:
第一,任何自称客服,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平台,要求您下载所谓“会议软件”或“安全软件”的,都极有可能是诈骗。
特别是当这些App在手机官方应用市场(如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各大手机品牌自带的应用商店等)无法搜索到时,几乎可以断定其为诈骗软件。
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其官方App都会在这些正规的应用商店上架。
第二,凡是自称客服,以“取消/关闭直播会员、百万保障、百万保险”等业务为由,声称如果不取消就会“自动扣费”或“影响征信”的,也都是典型的诈骗套路。
正规业务的开通和取消都有明确的流程和渠道,不会通过这种恐吓性的方式来要求您操作。
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影响您的个人征信。
第三,在任何通话或交流中,如果对方提到“会议号”、“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关键词,并要求您配合操作手机银行或输入个人敏感信息,请立即挂断电话或停止操作。
这些功能是骗子实施诈骗的关键技术手段,一旦开启,您的手机信息和资金安全将面临巨大风险。
总之,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财富的第一道防线。
在接到任何陌生电话或信息时,务必保持冷静,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转账。
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官方客服进行核实,或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向反诈中心寻求帮助。
只有全民提高警惕,共同筑牢防诈反诈的铜墙铁壁,才能让诈骗分子无计可施,守护好我们的血汗钱。
同时,也要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家中的老年人,普及这些防骗知识,帮助他们识别和规避风险,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