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巴黎市区人口为何越来越少?百年时间下降近百万人口意味着什么?
2025-08-09
提到巴黎,你会想到什么?是埃菲尔铁塔下的浪漫,还是塞纳河畔的晚风?但你知道吗,这座全世界都向往的璀璨明珠,市中心的人口竟然在持续流失。这就像一场无声的绑架,巴黎人似乎正在告别自己的家园。这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这可不是我瞎说的,数字是不会骗人的,根据INSEE在2024年初公布的数据,巴黎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巴黎,20个区)的人口已经从2015年的219万下降到了210万左右。短短几年,几乎有近十万人“消失”了。时间线拉长来看,更让人感到吓人。在一百年前的1921年,巴黎的人口就接近三百万。不过仅仅过了一百年,世界人口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而巴黎却好像按下了倒退的按键一样。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贵!没错房价就是那把最锋利的劝退刀。在巴黎市中心,那几十平米的老公寓动辄上百万欧元。这是什么概念?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完全就是犹如天文数字般的存在。即便去租房,那单间的月租金也足够将大半的工资给吞噬掉。我看到一个数据,巴黎市区的平均房价,已经是周边郊区的好几倍了。换作是你,辛苦辛苦一个月,挣的钱刚够付完房租,连顿像样的法餐都不敢随便吃,你怎么选?用脚投票,可能是最公平的答案。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和有孩子的家庭,选择搬到交通便利的巴黎大区(法兰西岛),用外部的成本换取更大的居住空间。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只是针对钱的问题,那全球很多大城市都有。为什么巴黎的空心化现象,会如此引人注目?这得从巴黎的“建筑”上看问题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巴黎,大部分是19世纪奥斯曼男爵改造的产物。宽阔的林荫大道,宏伟的建筑,统一的沿街立面。这奠定了巴黎世界大厅的地位,但也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是城市功能的极致化单一,你走在巴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卢浮宫老佛爷百货……满眼皆是为游客与奢侈品消费者服务的场所。那些维系社区活力的细微脉络呢?例如价位相对较为平实的菜市场,亲近于普通民众的小餐馆,便捷的五金店。它们在不断高涨的租金面前节节败退,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壁纸商店以及国际连锁品牌。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去巴黎出差,他回来后感慨万千,说白天的巴黎属于全世界的游客,但到了晚上,很多安静的街区得可怕,仿佛一座巨大、华丽的博物馆。一座城市,如果只剩下高端的观赏、购物价值,而失去了生活社区,那它还是一个真正的家吗?当当地人觉得,买一根竹子要走很远,邻里之间不再熟悉,整个社区变成了流动的购物,那种归属感于是被慢慢抽走了。法国人自己,也急了。他们发起了一个大项目,名为“大巴黎快线”,要修建数百公里的地铁线路,连接中心城区和郊区,尝试重新唤醒,这座城市。还有各种“巴黎再发明”的竞赛希望引入新的商业形态,和居住功能。这些努力方向是对的。但一个已经形成的趋势,想要逆转,谈何容易?这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核心区域供血不足,四肢却在不断扩张,时间长了,问题就大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产生了点不一样的思考,看看我们国内,北京的胡同共生,上海的里弄更新,广州的微改造,我们也在进行着规模庞大的城市更新。但思路似乎从一开始我们就更加强调人气和烟火气。我们建的,不是那单纯的博物馆,而是一个时长为15分钟的生活圈。需让居民一下楼,便能买到菜;出门之际,就有公园可逛;孩子上学之时,老人看病也极为方便。这可能就是文化和理念上的不同。我们追求的,是家的内核,是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巴黎的困境,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国际大城市或许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当资本以及游客的热潮逐渐退去之时,这座城市最终能够留下的,依然是那些切切实实生活在其中的人。一个没有当地居民欢声笑语的巴黎,即使埃菲尔铁塔再闪亮,恐怕也难掩饰其灵魂深处的落寞吧。所以一个城市的魅力,到底是由流光溢彩的天际线定义,还是由街头巷尾的市井百态构成?你怎么看?本文的内容90%以上都是经过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检查和复核。引用资料:1.《Residential migration in the Greater Paris - Grand Paris - Post health crisis trends》2.《Demographic Trends in the Greater Paris - Grand Paris Metropolis -January 2025 update》3.《Paris changing fast as tourists replace locals, costs driving exo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