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特朗普拉开对内清算大幕,指控前总统奥巴马涉嫌“叛国”?
2025-07-29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掀起了一场针对前总统奥巴马的激烈指控风暴,标题直指“叛国”,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华盛顿。
特朗普挥舞解密文件,试图清算旧账;民主党则奋力反击,捍卫自身立场。
特朗普的复仇之心,源于2016年的“通俄门”阴影。那一年,他以政治素人的身份当选总统,打破了民主党对白宫的掌控。奥巴马政府随后推动的“通俄门”调查,称特朗普团队可能与俄罗斯勾结,试图影响大选结果。
这场调查持续两年,耗资2500万美元,传讯500人,最终却无确凿证据证明特朗普与俄罗斯有直接关联。2023年,特别检察官约翰·达勒姆的报告进一步确认,所谓“通俄门”缺乏实质依据,俄罗斯也多次否认干预美国大选。
特朗普却因此背负了多年污名,他的竞选团队疲于应对司法压力,部分亲信甚至锒铛入狱。这段经历成了特朗普心中的一根刺,2025年重掌权力后,他决心翻盘。
这场清算的导火索是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在7月18日公布的一批解密文件。这位前民主党人、2024年转投共和党的政治人物,站在国会山发布了114页报告,矛头直指奥巴马政府。
文件显示,2016年8月,奥巴马政府高层已知俄罗斯未通过网络手段直接操控选票,但仍推动了“通俄门”调查。报告中最刺眼的一句是:“没有迹象表明俄罗斯威胁计票结果。”加巴德称,这是“政治化情报”的行为,旨在质疑特朗普胜选的合法性。
她将此定性为“叛国阴谋”,并已将证据移交司法部,可能适用《反间谍法》,最高刑期20年。这些文件包括前中情局局长约翰·布伦南的邮件,显示他曾建议打造一个“公众信任危机的叙事”。
特朗普迅速抓住机会,在“真相社交”平台上发文,点名奥巴马和民主党,称他们搞“选举欺诈”。他还转发了一段AI合成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尽管视频明显是假的,却在TikTok上获千万点击,点燃了支持者的情绪。
特朗普的策略很明确:将“通俄门”的污名甩回民主党,同时巩固自己的选民基础。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虽忠诚,但近年因关税战表现不佳和国内经济压力而受质疑。这场指控成了转移焦点的利器,也为2026年中期选举造势。
另一边,民主党不甘示弱。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在7月20日发表长达九小时的演讲,批评加巴德的报告是“选择性解密”,旨在为特朗普的政治报复服务。
他呼吁调查加巴德的动机,质疑其是否滥用情报总监职权。奥巴马则通过媒体回应,称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只是特朗普为选举铺路的老把戏。他与前总统小布什联合发表声明,批评特朗普解散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决定,试图将舆论拉回政策层面。
民主党还在社交媒体上反击,提醒公众特朗普未兑现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的承诺。
说到爱泼斯坦案,这也是特朗普试图用来攻击民主党的一张牌。杰弗里·爱泼斯坦,这位已故富商的性侵丑闻多年来争议不断。特朗普曾暗示奥巴马等人与此案有关联,试图借此削弱民主党形象。
然而,2025年7月初,司法部和FBI发布报告,明确否认存在所谓“客户名单”,并确认爱泼斯坦死于自杀。这一结论让特朗普的计划落空,也引发了他支持者的不满。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发文,称民主党在拜登执政期间销毁了证据,尽管他拿不出实质证明。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美国政治极化的缩影。两党从议会斗到街头,加州与得州的对立尤为明显。加州起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违宪,得州则通过《边境安全法案》,要求联邦警察入州需持搜查令。25个共和党州长力挺得州,民主党则号召“蓝州联盟”抵制。
民调显示,68%的美国民众担心政治清算会撕裂国家。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的行政令已成立“特别检察官办公室”,专查奥巴马时期的情报操作,前司法部长林奇也被列入调查名单。
加巴德的角色尤为微妙。她曾是民主党众议员,因批评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而被边缘化,2022年转投共和党,如今成为特朗普的坚定盟友。她的解密行动被民主党斥为“叛徒行为”,共和党却视其为“清理深层政府”的英雄。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还涉及总统豁免权的边界。2024年,最高法院裁定总统享有部分刑事豁免,若奥巴马被追诉,特朗普卸任后也可能面临类似风险。这让清算行动变得像一场宪政赌局。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清算并未止于奥巴马。他在7月19日呼吁取消国会8月休会,试图推动更多立法和调查。他的英国之行表面是外交访问,实则是为中期选举攒资本。
白宫发言人确认,特朗普将在8月1日实施新一轮关税,试图通过经济议题巩固支持率。然而,关税战的成效仍存疑,部分共和党选民对此持保留态度。
这场风波的结局并未如特朗普支持者期待的那样戏剧化。奥巴马未被逮捕,继续活跃于公共场合,频频发表演讲,捍卫自己的政治遗产。
特朗普则通过社交媒体持续施压,试图将“叛国”指控变成选举筹码。司法程序的复杂性让“清算”难以迅速推进,法律专家指出,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反间谍法》的指控。两党的对弈从幕后走向台前,美国的政治裂痕因此更加明显。
这场清算没有真正的赢家。特朗普的支持者期待一场“大清洗”,却只看到网络上的喧嚣;民主党在反击中耗费政治资源,却未能完全平息争议。美国民众对政治的信任持续下降,2026年中期选举的阴影已然笼罩。